一夜春雨一城花杜甫春夜喜雨

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index.html

多年的压抑一旦释放,多年的愿望一旦达成,那力度便如同火山爆发,喷涌而出,不可遏制。满脸愁容、悲天悯人的小老头儿杜甫,在写了那么多愁、哭、泪、伤之后,在定居蜀地之后,终于又多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,有了一颗能感受欢快的心脏,看到花,不再是“感时花溅泪”,而是“春风花草香”;看到鸟,不再是“恨别鸟惊心”,而是“泥融飞燕子”;看到雨,不再是“雨声飕飕催早寒”,而是“好雨知时节”,自带喜感。

中国古代诗歌的标题,按照与诗歌内容的关系,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是随意而设,无特定含义;另外一类则是言简意赅,点明主题。

最早的诗歌本没有名字,后人在选录、编纂之时,为了方便,为了醒目,随手采撷诗首几个字设为题目。《诗经》第一首诗《关雎》,在历史上很有名,地位也重要,或言为美“后妃之德”之首,或言“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”,至清代,皇太极还将自己宠爱的宸妃海兰珠封于关雎宫,取“君子求淑女、琴瑟和谐”之意,关雎宫成了爱情的见证,被贴上深情的标签,“关雎”二字也成为厚重而不失深情的字眼。但实际上“关雎”何意?无意。只是取诗首“关关雎鸠”的两个字合为一题,很随意。

随意的诗题,对于诗歌内容没有任何提示作用,因此概括诗旨的题目便出现了,屈原的《离骚》《抽思》《思美人》《惜往日》《橘颂》等等,便是较早的尝试。从此,对诗旨有提示作用的诗题便成了主流,为诗人们所喜爱。

一个好的诗题可以与诗歌内容相互照应,相互诠释。杜甫的《春夜喜雨》便是一个对诗、对诗人、对读者都很负责的标题。

春夜喜雨,有四个关键词:春,点明季节;夜,点明时间;雨,点明咏叹对象;喜,点明感情基调。

一见题目,一种喜悦之情便扑面而来,那么,此种对雨的喜悦,因何而来呢?题目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。

当然,诗歌内容也没让人失望,围绕诗题,给出答案:

好雨知时节。当春乃发生。
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
首联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”,写雨时。颔联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写雨态。

颈联“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”,写雨境。星联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,写雨果。

题目的四个关键词,春、夜、雨在诗句中都有直接体现,唯独没有出现“喜”字,但四联无一联不是在写“喜”字,字里行间,喜悦之情错落涌现,““喜”意都从罅缝里迸透”(浦起龙《读杜心解》)。首联首字“好”字,便是与诗题的巧妙衔接,一个“好”字,情感自现,一声“好雨”,直白浅显,感情真挚。其“喜”其“好”,源自三“恰”:恰逢其时,恰到好处恰如人意。

此诗的雨时,有两层意思。一是诗歌直接表露出来的“春雨贵如油”的时节,春雨,即是金钱,“是春不雨,米斗千钱”(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二十三),雨水弥足珍贵,雨水又滋养众生。二是诗歌隐藏的“久旱逢甘霖”的时节。此诗写于年,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了,与之前的颠沛流离相比,成都的日子过得总算安稳一些了。但是,杜甫就是杜甫,他不是一个甘心过自己小日子的人,他仍然是心系苍生。安史之乱,祸乱丛生,真的是民不聊生,根据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二十一的记载,“属岁荒,米斗至七千钱,人相食”,天荒人祸,百姓无以为食,人吃人的惨剧自然出现。因此,杜甫期盼着苍天能够降下甘霖,赐给苦难的百姓一丝希望。春雨,即是希望。适时而降的春雨,如同拯救苍生的救世主,带着独有的生命力,带着浓深的情感,真的是诗人的知己,明其心,知其意。

花开四季,雨亦有四季。春雨绵绵,夏雨滂沱,秋雨凄苦,冬雨凛冽,四季的雨给予人的体验亦是泾渭分明。其实,春雨,亦是有着不同的性格,乍暖还寒时候,卷着大风,下起骤雨,亦给人冷瑟之感。很显然,《春夜喜雨》中的“雨”,已经走过了乍暖还寒的时节,稳稳地来到了暖暖的春天,与和风为伴,人称“细雨”。

细雨绵长,不急不躁,不急不骤,轻轻地来,慢慢地下,滋润着干涸的大地,从表层一点点渗入,透到心髓。此场好雨,虽然细密,但又绵长,云黑雨厚,似乎不淋漓尽致便不痛快。经受了一夜春雨滋润的万物自然格外精神,预示着一年的好风光,好年景。

纪昀曾评价此诗:“此是名篇,通体精妙,后半尤有神。”(《瀛奎律髓刊误》卷十七)其妙处,人们各有评说,有从神韵立言,亦有从字法立言者,如明代谭元春言:“红湿’字已妙于说雨矣。“重’字尤妙,不湿不重。”(《唐诗归》卷二十一)但是,在历史传承中,此首《春夜喜雨》流传最广的却是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继而滋生了“润物无声”这一成语。因何此句能够脱颖而出呢?

原因或许有二。一则形象,一个“潜”字,一个“夜”字,一个“无声”,构建起春雨滋润万物却不贪功的品性。在黑夜中暗暗洒下的雨滴,不耽误白天的工作,留下的是默默的付出,深深的情意。二则喻设面广,春雨默默无闻,敢于付出,勇于奉献,人们读到“润物细无声”时,脑海中会由物而人,或者由物而物,涌现出滋润人心的父母、老师、诗词、文章、品性等等。《老子》第二章言: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。”第七十七章亦言:“是以圣人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处,其不欲见贤。”为而不居功,正是圣人境界,而中国自古即有“尚德”的传统,于是,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便成为人们颂扬无私奉献的经典名句。???

大象圣文

伸出手,来援助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pfchangbaishan.com/gbjs/gbjs/14697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